图片
自定模版
图片
 
文章正文
贵港市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7 19:09:56    文字:【】【】【

  为响应广西建设体育强区、开展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行动,促进贵港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加快体育融合发展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完善和指导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建设提供规划保障,特编制《贵港市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本次规划由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将《贵港市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下称《规划》)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天,自2020年7月16日至2020年8月15日止。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对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将书面意见和建议(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地址和通讯方式)反映至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联系电话:,邮寄地址: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198号广电大楼1002室)。

  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到2023年,远期到2030年。

  规划范围分为市辖区、城区(贵港市中心城区和覃塘城区)两个层次。市辖区包括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三个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18个镇4个乡,总面积为3543平方公里;城区(贵港市中心城区和覃塘城区)包括贵港市中心城区和覃塘城区,与《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局部修改(2012年)》《贵港市覃塘城区总体规划(2009-2030)》中心城区范围一致,总面积为425.81平方公里。

  以发展全民健身为重点,结合自治区“三级联创”工作,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统筹城乡体育健身设施,构建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服务体系,建立适应贵港市发展的体育设施体系,全面提升贵港群众体育的活力、体育赛事的影响力、竞技体育的实力,形成与贵港建设桂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体育发展水平。

  至2023年,贵港市辖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m²,城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65万m²,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便民高效的城乡体育设施网络,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完善“15分钟、10分钟、5分钟社区健身圈”,具备承办自治区级综合性运动会的条件,力争将贵港建设成为健康贵港·运动休闲示范市。

  至2030年,贵港市辖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²,全面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体育服务体系,全面建成“15分钟、10分钟、5分钟社区健身圈”,打造“健康荷城”体育品牌,力争将贵港建设成为广西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规划形成“一线、一带、三区”的体育产业功能区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一线”为一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一带”为郁江休闲观光产业带,“三区”为中部平天山山地活动体验区、西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集聚区和东部体育+农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以品牌赛事为引领,以传统赛事、水上运动为特色,以常规赛事活动为基础,推动全民广泛参与体育健身休闲运动,积极培育竞技体育力量,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

  策划举办体育节事活动,培育贵港国际全程马拉松赛(市区)、平天山登山赛(港北)、荷城水上运动节(覃塘)、三月三民族体育节(港南)等4大品牌赛事活动,扩大现有品牌赛事影响力,稳固结合贵港现有的自然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标志性的体育事件。

  依托社会力量和各单项体育协会,扎实推进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全市体育场馆,争取每年举办中型体育赛事活动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体育职业赛事12次以上,定期举办全市运动会,积极筹备办好区运会。

  推广舞龙、舞狮、健身气功、太极拳、踢毽子等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活动,结合“15分钟体育健身圈”设立健身辅导点,指导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舞龙舞狮、民族舞蹈、武术表演、滑板竞速、打陀螺、踩高跷、绣球等民族民俗性特色项目设施,推动民俗体育与文化旅游共同发展,打造体育旅游品牌;结合义务教育普及龙舟、舞龙舞狮、民族舞蹈、武术表演、滑板竞速、打陀螺、踩高跷、绣球等民族特色体育运动;结合各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民族体育设施场地,为民族体育活动向大众普及提供服务场地。

  完善提升广西民族传统保护传承基地(龙舟)、贵港市民族中学、奇石乡寄宿制民族小学等现状民族体育示范学校,推动港南区瓦塘镇创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新建4座民族体育传承馆、1处民族体育传承基地,培养命名一批民族体育传承人。

  水上运动。重点发展龙舟、游泳、跳水、水球、冲浪、皮划艇、帆板等运动项目,鼓励开展服务群众运动休闲的水上游乐项目。保留并升级覃塘区龙泉水上世界、九凌湖水上运动公园,新增滨江水上运动基地、鲤鱼江水上运动基地、荷美覃塘水上运动公园等设施。

  山地运动。重点发展徒步登山、攀岩、溯溪、山地自行车、越野等山地户外运动。以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山地运动公园,带动辐射镇龙山、南部群山、北部山区等周边景点。鼓励引导山地景区、旅游乡村等建设山地运动营地、汽车越野场地、卡丁车赛场、山地自行车赛道、登山步道等设施。

  市辖区城乡体育设施规划形成“1+1+3+22”的空间布局体系。即1个市辖区公共体育服务主中心、1条沿江全民健身带、3个功能片、22个乡镇体育设施点。

  1个市辖区体育服务主中心:以贵港市体育中心、区级体育设施等为核心,涵盖港南、港北、覃塘区的城区范围,是体现贵港体育设施建设水平的标志地区。

  市级体育设施2处:保留贵港市体育中心,结合北山公园建设贵港北山体育公园。

  港北区:港北区中型全民健身中心、民族文化体育公园、港北区体育综合体和贵港市艺体高中。共享贵港市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等设施。

  港南区:港南区体育中心、港南区中型全民健身中心、港南区南山体育公园和港南区基层体校港南中学(港南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覃塘区:覃塘区体育中心、覃塘区中型全民健身中心、覃塘区基层体校第三初级中学(覃塘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社区级体育设施采取分级配置、兼容配置、开放共享配置、经济集约配置的策略,重点对社区级15分钟社区健身圈和10分钟社区健身圈的体育设施进行布置,5分钟社区健身圈体育设施通过小区建设管理进行控制和引导。共规划15个15分钟社区健身圈,配置8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11个社区体育公园和4个大型多功能运动场;规划46个10分钟社区健身圈,配置46个中型多功能运动场。

  规划各乡镇至少建设1个小型全民健身广场、1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其中,桥圩镇和大圩镇未来的规划人口为5-10万人,宜建设2个小型全民健身广场、2个带看台的灯光球场。鼓励各乡镇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建设民族体育设施,或利用其它体育设施开展民族体育活动。

  规划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1个室外篮球场、1个室外乒乓球场。近期重点完善未建成1个室外篮球场和1个室外乒乓球场的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远期引导常住人口在500-800人的自然村设置篮球场和健身广场,常住人口在300人左右的自然村设置篮球场。

  到2030年,城区共规划足球场138个,其中现状保留52个,规划新增86个。各类足球场中,有60个属于学校,按规定向社会开放;桥圩镇、大圩镇应分别新建1个七人制足球场,其他乡镇根据自身情况,布局足球场地。可结合学校或者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五人制或者七人制足球场。

  规划6处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分别位于贵港市中心医院、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市妇幼保健院、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贵港市体育中心。

  规划4处国民体质监测点:分别位于港北、港南、覃塘区的区级中型全民健身中心及贵港市体育中心。

  规划8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结合15分钟社区健身群中社区全民健身中心进行设置,分别位于城北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仙衣路西侧)、荷城社区全民健身中心(民族文化公园)、圣湖社区全民健身中心(荷城路北侧)、金穗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金穗路东侧)、城东社区全民健身中心(江南大道东北侧)、西江社区全民健身中心(西南大道北侧)、东湖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路南侧)、覃塘社区全民健身中心(覃塘大道北侧)。

  各级城乡体育设施应综合考虑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和火灾、毒气泄漏以及等人为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难需要。规划市级、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设防标准应符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GB51327-201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相关规范的要求,严禁占用城市的园林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开敞空间,要保证其作为避难场所的功能。避难场所应建设必要的市政、治安和医疗救助等配套设施。

  公立学校、事业单位附属体育设施应逐步向社会开放,政府鼓励引导符合开放条件的私立学校、企业单位的附属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单位附属体育设施开放率2023年达到35%、2030年达到70%。

  开放场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室外场地(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内乒乓桌、室内羽毛球场等)原则上应向社会开放。具体开放范围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确定。

  开放对象:学校的开放对象原则上为青少年学生、周边居民、单位团体,个人必须凭有效证件出入;企事业单位的开放对象原则上为周边居民、单位团体,个人必须凭有效证件出入。

  开放时间:寄宿制学校寒暑假开放;教学区和运动区不分隔的学校,在双休日、节假日及寒暑假开放;教学区和运动区隔离的学校,学生下课后傍晚及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向社会开放;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周一至周五学生离校和职工下班后,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校向本校学生免费开放的时段应当与向社会开放的时段错开。企事业单位方面,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周一至周五下班后,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且不得影响单位员工正常工作时间。

  贵港市城区近期重点开放体育设施缺乏较严重的老城区单位附属体育设施,未来逐步推进城区其他区域的单位附属体育设施开放。

  鼓励相关部门或单位通过现状改造、在规划设计阶段增加等方式,合理利用城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和郊野公园等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体育设施,鼓励建设小型运动场地、健身路径、门球场、棋牌室、轮滑场、运动广场、露天舞台等设施。

  近期重点实施马草江公园、南山公园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提升改造工程,依托现有的市政公园,改建公园园路,设置健走步道和活动场地。远期推动郊野公园内的绿道工程。

  引导各景区景点接入贵港市骑行道、健走步道和登山步道体系;鼓励、引导在景区景点内合理布置健走步道、骑行道、登山道、山地户外运动营地、航空体育飞行基地、竞技赛事场地、水上运动、农业休闲运动、民族特色运动场地等设施;支持有条件的景区景点、乡镇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

  利用骑行道串联贵港市传统村落、现代农业庄园和自然景观景点等,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重点完善赛龙舟、舞龙舞狮等民族竞技竞演体育项目的场地及设施。建设抛绣球、抢花炮、荡秋千、陀螺、射弩、高脚马、毽球、板鞋竞速等民族民俗性特色项目必备设施。建设斗马场、斗牛场等传统民俗设施场地。

  健走步道:共154km,近期重点实施城北广场步行区、旧城步行区、马草江公园步行区、达开公园步行区等五大区域的慢行系统建设;远期结合郁江两岸滨江公园、城区内公园与绿地,历史文化建筑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步行绿色休闲观光廊道。

  登山步道:共28km。主要分布在南山公园、龟山郊野公园、三河口郊野公园、东山风景区以及石牛郊野公园等处。

  规划各乡镇健身步道约562km,主要包括郁江沿岸骑行道和健走步道、鲤鱼江沿岸骑行道以及天平山山地运动公园、布山谷景区南部群山、灵龟宝山等处的登山步道。

图片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9-2022  恒行5娱乐体育设施公司版权所有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图片